就河南省观测站2014年度监测报告进行解读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发布:2015年06月30日 作者: 人气:576
2015年6月23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河南省观测站2014年度监测报告解读工作会议在郑州举行。

   


  “焦作的山水资源、洛阳的历史文化底蕴已经得到了游客的广泛认同。80%以上的游客对在两地旅游表示满意,有重游或者推荐他人来旅游的意愿。”6月23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河南省观测站2014年度监测报告解读工作会议在郑州举行,观测站现场发布了观测结论。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万旭,省旅游局巡视员何琳,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等出席会议,省旅游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洛阳、焦作两市政府主管旅游工作副市长、旅游委(局)主任(局长),及相关工作人员、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 


    发现河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案例 


    2014年3月7日,河南省政府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签署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河南省观测站合作建设协议》,河南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我国设立的第一个以省为单位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站。观测站以“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及转型升级”为监测主题,在焦作市选择了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三个景区和焦作市区,在洛阳市选择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三个景区,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部指定的指标体系与操作方法,结合当地旅游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从游客满意度、居民感知、环境影响、经济影响等方面开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监测,对洛阳和焦作旅游业的发展得出了具体的监测结论。 


    针对焦作的监测报告显示:焦作模式是旅游发展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典范。游客感知聚焦于“山水观光”,以云台山为代表的焦作山水已成为焦作旅游的名片和品牌,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旅游发展促进了焦作的经济转型,对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吸引投资具有积极作用。旅游对GDP的贡献较大,焦作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9.37%提升到2013年的13.66%。旅游推进了焦作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旅游收入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渐增加,由2004年的32.13%增加到2013年的55.09%。同时,监测报告也指出,消遣娱乐类、怡乐养身类、风俗人文类活动项目市场需求大,具有开发必要。 


    针对洛阳的监测报告显示:游客对洛阳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生态价值、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旅游资源的可观赏性、作为休闲城市的总体感受等旅游资源特色的评价均较高,这表明洛阳在城市宣传中“千年帝都”形象与游客心目中的城市形象相匹配。洛阳市旅游发展对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旅游收入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以及拉动景区商业发展四个方面。2013年旅游总收入达485.3亿元,相当于洛阳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5%,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十年来增幅达5%。综合来看,绝大多数游客对焦作、洛阳两地的旅游资源特色评价较高,对旅游文化和自然生态价值,对旅游形象的鲜明性,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等方面满意度较高。但同时,监测报告也指出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两地也同样存在。 


    充分利用监测成果促进河南旅游转型升级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指出,《旅游可持续发展报告》将提交给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得出的主要结论将在全球旅游业界范围内共享,可以说,河南发展旅游业的做法和经验将从此走向世界。 


    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万旭在会议上表示,这份监测报告可以说是为河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次“核磁共振”,做了一个深度扫描,不仅对洛阳、焦作有指导借鉴意义,也值得河南旅游业深入思考。发展河南旅游业,首先要抓住本质,旅游是精神文化的产品,欧阳修曾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但在旅游开发中,通常只重视了山水之乐,重物轻文,对精神层面,对游客内心的感触关注相对较少,下一步希望拓展这方面的研究与监测。其次要研究规律。旅游已经从“奢侈品”发展为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已步入细分人群及产品个性化阶段,与人类活动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为密切,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硬实力,因此研究景区与城市、与乡村之间如何互相支撑、如何按照旅游主题来规划设计城市,都可以作为监测议题。最后,要解决问题。河南山水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都异常丰富,但也存在着过于厚重、观赏性娱乐性不强、内容繁多缺乏主题等问题,希望未来在营销宣传、市场开发方面能找到更多解决办法。


2015-6-24 16:46:26